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业务工作 >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

希望受捐者能带“孩子”看大海

发布时间:2024-09-19 来源:中国红十字会 责任编辑:管理员

襄阳好人”郭帮军捐献其子遗体器官救人 

 

“我仿佛能感觉到我娃还活着,孩子的生命被延长了。”今年6月6日,“襄阳好人”郭帮军的儿子郭方宇因病医治无效离世。悲痛不已的郭帮军依据父子俩之前的约定,忍痛捐献其遗体器官。当天,郭方宇成功捐献出双肾、肝脏及一对眼角膜,使3名患者迎来重生,两名患者重见光明。

“我要尽最大努力照顾他”

郭帮军今年52岁,其父亲在上世纪70年代修水库时发生了意外,导致双目失明。为支撑起家庭,年仅10多岁的郭帮军南下打工,靠送海鲜、打零工挣钱,勉强维持温饱。

2000年,郭帮军回到谷城县,与妻子结婚,并在两年后生下了儿子郭方宇。靠着肯吃苦、肯干活,郭帮军积攒了些许积蓄,家里日子逐渐好了起来。

不幸的是,郭方宇7岁时,被诊断患有重症肌无力。为挽救孩子的生命,郭帮军带着孩子前往北京、重庆、湖南等地求医,花光了积蓄,欠下了外债。很多医学专家下了相同的结论:“孩子的疾病无法医治,最多活到10岁。”

厄运接踵而来。郭帮军的妻子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癫痫病,父亲的病情加重导致双耳失聪,彻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,岳父又中风。但郭帮军没有放弃,没日没夜地挣钱养家,无怨无悔地侍奉着双方的老人,照顾着妻子、儿子、女儿,用辛勤的劳动撑起了家庭的希望。2019年,郭帮军被评为孝老爱亲“襄阳好人”。

“孩子来一趟世上不容易,他受了太多苦,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,去照顾他、治好他。”求医期间,为了省钱,郭帮军自己饿着肚子,把饭留给妻子和孩子吃。

“我们家要报答社会”

交流中,郭帮军提到最多的不是自己的困难,而是一个个帮助过他的人。这20多年来,所有帮助过郭帮军的朋友、邻居、医生、政府工作人员、企业家的名字,郭帮军都牢牢记住。

在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下,郭帮军的房子建了起来,家里桌椅、电视、冰箱也有了。郭帮军把家里唯一的空调安装到了岳父岳母房中。“天气太热了,老人家受不了,我和妻子还能忍忍。”他说。

郭帮军把所有的爱留给了家人。虽然郭方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,全身瘫痪,但因郭帮军照护得当,儿子逐渐长大、成年,破除了“最多活10年”的命运枷锁。

今年3月,22岁的郭方宇病情突然恶化。郭帮军连忙把儿子送到谷城县医院,后转院至武汉协和医院。虽然医生竭尽全力抢救,但孩子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。

面对绝境,郭帮军想起了电视上宣传的捐献遗体器官。“儿子,别人帮助了我们家,我们现在帮助别人好不好?”郭方宇听了,虽然说不出话,但笑着点了点头。

郭帮军联系了襄阳市红十字会,如果孩子离世,希望捐献其遗体器官给有需要的患者。

6月6日,郭方宇经抢救无效后离世。当天,郭方宇成功捐献出双肾、肝脏及一对眼角膜。

“虽然我没有什么文化,但我晓得知恩图报。”郭帮军说。

希望受捐者带“他”去看大海

“每当我骑着摩托车回到家门口,按响喇叭,儿子就会在屋里喊‘爸爸,是爸爸回家了’,但这种场景我再也看不到了。”回忆起与孩子相处的时光,郭帮军忍不住嚎啕大哭。

6月7日,郭方宇入土为安。

“儿子有一个愿望,就是看看大海。我跟他说,现在家里穷,爸爸再攒点钱,我们全家一起去看大海,但是这个愿望再也实现不了。”郭帮军说。

因器官捐献必须遵循“双盲原则”,郭帮军无法知道受捐者的信息。但他希望受捐者恢复健康后,能带着“孩子”一起去看看大海,满足孩子的遗愿。

收起